萬物非主、唯錢是主

拜童年沒有母親呵護及父親無暇嘮叨之賜,我擁有的身心自由程度異乎常人,自由慣了造成的副作用是只要一感到被約束管教便會像隻狼,背毛直聳,面露凶相。有些敵人比如同學、老師、教官是不難把他們嚇跑,但碰到大到不像話的社會制度只能逃之夭夭。多年來雖然成功逃脫了職場、家庭、情感、信仰的管束,但有個東西始終陰魂不散,像身體的影子般揮之不去,無論逃到哪都無法擺脫,有時沒有它的同意連哪也去不了,這東西不僅對我吃什麼、看什麼、聽什麼、做什麼全都要管,連想跟誰當朋友,與誰為敵,跟誰談情說愛,要從事什麼工作,想造就什麼理想,做什麼白日夢它都要插手主導,若說它把我當作奴隸並不為過。

唉! 如果它只是奴役我一人那麼自艾自憐一番也就罷了,可惜它法力無邊,每個人、每隻動物、每棵植物、山川、海洋、天空甚至夢境都在它的籠罩範圍內。你看!現在天堂入口竟然寫著『萬物非主、唯錢是主』— 歡迎來到金權盛世的世界。『錢』高踞在政治、道德、宗教、文化、軍事、教育、生態……之上,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在各式各樣的衝突及大大小小的殺戮中,都能看到金錢穿梭的影子。

人類好不容易花了數世紀才擺脫神權的統治,也耗上近百年才終結君王帝制,沒想到卻招喚了一個更恐怖的統治者—資本主義,它不在乎個體生命價值,只在乎金錢數字,只要調整數字高低隨時可以造成生靈塗炭,劫貧濟富始終是它的最愛。人類集體的智慧在金錢掌控之下已經耗盡了嗎?人只能苟延殘喘在這種蹩腳制度之下嗎?我不信!若非對完全自主的生命有極度的渴望,或許就不用懷疑世界懷疑生活,因而能舒服地待在黃金牢籠中歡歌勁舞,不! 生命不該僅止於此。

-天宇2012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多芬 Dove

(沉重的翅膀)

1855年3月華萊士在鉅著《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中,對婆羅洲的實文然河有下列敘述:

我三月十四日抵達礦場,在之前四個月期間平均每天收集到320種甲蟲,然而抵達此地不到兩個禮拜時間,我的收藏量就暴增一倍,平均每天採集到24個新種,有一天,我採集到76種甲蟲,其中34種我從沒見過。到了四月末尾已累計一千多種,而且之後仍不斷增加,只是速率較緩罷了。結果我在婆羅洲總共收集了兩千多種甲蟲,除去約一百種外,其餘都在此地不過一平方哩稍大的地方採集得來。

華萊士把他在馬來群島的田野調查,彙整成人類史上革命性的洞見。華萊士說:「為什麼某些物種倖存,而某些滅絕?就整體來看,顯然答案是:最適者生存。」他將正文只有四千多字的劃時代觀念以郵寄交到達爾文手上,達爾文看完之後幾近癱瘓,趕在一年後趕緊搶先出版《物種原始》。如今世人皆以為演化論為達爾文之創見,但少了華萊士,達爾文會不會在生前出版演化論還真是個未知數。

不過話說回來,今天如果華萊士舊地重遊,也不會這麼幸運、這麼有創見了,他大概只能這樣寫:

放眼望去全是油棕園,一山連著一山,一河接著一河,今天採集到的昆蟲還不到20種。

「地球物種大滅絕」這齣戲在熱帶雨林已經上演了半世紀,我們恣意的認為可將大地全面改造成人類專屬的農場,沒經濟價值的弱小生物就不配享有地球居留權,就算生態鍵結偶有閃失,也能倚賴科技把過錯一筆勾消從新來過。人沒想到的是,以經濟宰制生命的同時也把自身存在的價值否定掉了,在生態全面崩解的災難降臨之前,所有的人早已淪為金錢的奴隸,在大地呻吟。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宜家 IKEA

(書架上的嘆息)

一百多年前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  (1786~1866)看到的世界是這個樣子:

在我的人民心中,這土地的每個部分都是神聖的,

每一片山坡、每一個谷地、每一塊平原和每一叢樹林,

都因早已湮滅的歲月所發生過的悲喜事件而成為聖地,

甚至石塊,在太陽下呆滯地躺在沈靜的海邊,

也充滿了與人民生活有關的生動回憶。

兩三百年來西方文明努力把各式異教神靈掃進垃圾桶,連帶地上帝也被打入冷宮,如今全球擁有最多信眾、統御大地最強大的神祇叫做「錢」。於是世界變成這個樣子:

在我的經濟學眼中,這土地的每個部分都是值錢的,

每一片山坡、每一個谷地、每一塊平原和每一叢樹林,

只要適當開發、規劃、利用都可以帶來繁榮,

甚至石塊,也能拿來蓋屋鋪路而賣到好價錢,

土地年年增值創造了無比美好的回憶。

這兩種世界觀孰優孰劣,難以判斷。現代生活有現代生活的便利,古代有古代的美好。兩者要做出精確的比較而定出絕對價值勢必徒勞。我只知道看著巨木在鏈鋸下轟然倒地跟看見人被車撞倒一樣,會有一條神經被撕裂的感覺。樹會死、鳥會亡、物種會絕跡,這是生命的必然律動,一棵樹就算沒人砍有一天也會自行躺下。我難過的是:金錢逐漸統治大地之後,放眼望去世界就只剩下鈔票數字,美好的數字,更大的數字,更多的數字。那顆在陽光中抖顫的露珠,再也無法化為精靈;晨霧再也無法帶來仙子,連花香都無法令人駐足深吮。大自然無足輕重,再也無法吸引人們,我為此哀傷。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雀巢 Nestle

(文明的老路)

全球在為每秒消失兩個足球場大小的森林驚呼時,印尼、巴西卻一點也沒有道德上的歉意,持續煽動經濟升級的烈火,將雨林改成棕櫚園、農牧場。他們憑什麼可以如此理直氣壯?難道不是全世界公認經濟成長是眾善之門,賺錢是唯一的美德,給了他們無比的勇氣?更何況厲聲指責的歐美環保人士,如果回顧自己的土地,恐怕一句話都說不上來。

在歐洲人踏上美國之前,整個北美東海岸全是連綿的森林,以至於有句老話說:松鼠在樹梢上向前跳,可以從大西洋一路上跳到密西西比河而不需要著地。全球五大洲,被人類工事改造自然樣貌進行的最徹底的就屬歐洲。例如:法國境內原本有百分之八十森林覆蓋,到十八世紀末只剩下百分之十四。成為西方文明搖籃的邁錫尼首都Pylos四郊盡是巨松林,原本蓊鬱的 Melos如今全成了不毛之地。歐洲無論神話傳說或童話故事大半以森林為舞台,如今人工建物從海岸到高山遍佈全境。整個歐美文明的進步,長久以來可說是建立在森林的灰燼上,而今有何道德立場指責別人砍樹呢?


當全世界最大的日用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Unilever)把大片雨林變成棕櫚油行銷全球,只不過是在走一條歐美進步的老路罷了,更何況棕櫚油最大的買家還是歐美跨國大企業呢。晶瑩剔透的棕櫚油會跟著食品、化妝品到全球每個人手上,讓大家都能享受到雨林的遺澤。至於熱帶雨林,放心吧它不會完全消失,遲早我們會像歐美那樣留幾塊保護區供人憑弔,讓我們可以安慰自己說一切如常沒甚麼不對勁,所有的天候異常只是一場虛驚,還是努力賺錢吧 !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沃爾馬 WAL-MART

從前, 從前,有一大片雨林, 這是大自然建造最成功的集合式住宅大樓, 裡頭安置著數也數不盡的 居民, 身軀最大的莫過於筆直的巨木, 這些樹會散發各種芬芳的氣味, 會開著各式各樣奇幻的花朵, 會結出千奇百怪的種子。 所有的昆蟲都開心, 鳴鳥走獸都很滿意, 微生物們也認為這樣的樂園好到不行, 唯獨人覺得祂少了點什麼, 這裡面可以拿到市場上變成鈔票的東西並不多, 連要吃塊肉都得追捕個老半天, 一片土地任它自生自滅沒變出半個銀子可是莫大的浪費。 幸好, 對萬物之靈來說要讓樹木長肉變出銀子輕而易舉, 根本無需借助高科技, 只需放火燒掉森林, 在灰燼沃土竄出嫩草後放牧牛隻, 不出一 年, 原本蒼鬱無用的樹林便冒出一片片的牛排, 誰說樹木不會長金子呢?

現代超市的食品看不到食物的全貌和生產原點, 消費者無緣目睹產地的背景和產出的方式。 整隻牛被支解成適合料理的大小, 包覆在透明潔淨的塑膠膜裏, 人們看得到的只剩鮮度及價錢, 看不到牛隻待宰的眼神, 聽不見牠最後的哀鳴, 聞不到牠吐出的最後一口氣息, 更想不到雨林被焚燒生靈塗炭的畫面。

資本的盈虧得失正以前所未有的威力控制著每一個人和團體, 它決定我們看到什麼, 忽略什麼, 相信什麼, 討厭什麼。 金錢告訴我們做甚麼是對的, 做甚麼是錯的, 如果你賺不到錢又沒本事偷拐搶騙, 就會被擠到社會的邊緣甚至失去存活的意義。 人反抗過專制暴君和宗教迫害, 但對金錢統治卻甘心引頸就刎, 人性從未面臨如此嚴酷的考驗。

基於經濟利益焚燒雨林, 只要賺得到錢便會持續擴張, 雨林產出的農牧品供應著千里之外的消費 者, 經由資本企業打造的供應鍵形成了一座緊實的牢籠, 把所有的消費者圍起來隔離於自然之外, 間接的把所有人從地球放逐, 創造出不再關心自然的新一代人種, 我們像被捕捉的金剛鸚鵡, 回首呼喚著那已不存在的故鄉, 我們就是這樣敲鑿墓碑的, 這世界真正死去的不是雨林, 不是牛隻, 而是那顆悲憫的心。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划得來嗎?)

「這是交換,不是賺到!」 朋友對我喜滋滋的表情潑了一盆冷水, 「你用電影票的加購價買到六折 的飲料和爆米花, 感覺上好像賺很大, 但是坐在椅子上兩小時不動, 同時又吞進八、 九百卡路里, 這些熱量要走兩三個小時才能消耗掉, 你不覺得這是拿健康在做交換嗎?」 「是喔!那妳幫我吃。」

 

如果連買個爆米花都有利害交換, 那買任何東西恐怕都避不開利害的糾纏。 例如到現代超市買牛肉帶給我們明顯的好處是: 高效率物流帶來低價商品, 購物環境整潔舒適, 肉品冷藏處理包裝美觀無腥味, 價格種類排列有序, 量化視覺衝擊選擇多樣化, 自助式取貨挑到滿意再買, 有手推車方便一次購足甚至送貨到家, 購物兼娛樂休閒。 然而, 我們不容易察覺的是: 成功超市形成的市場壟斷, 肉品產地破壞環境消費者無從感受, 大財團支持下的跨國連鎖供應鍵讓全球各地自營商無力抗衡, 廉價肉品創造大量消費犧牲環境及個人健康, 疏離人與牛隻從成長到屠宰的過程, 讓食肉者對生命冷漠自私。

任何事物都有多重意義, 而且常常相互矛盾, 再好的藥物都有副作用。 還是老子比較睿智, 他說; 「禍兮福所倚, 福兮禍所伏」。 禍福利害原本就是連體嬰, 不過人偏偏就愛美好、 利益、 良善。 政客、 商品、 科技之所以令人徬徨疏離, 隔一陣子便會失望反感, 主要就是大家都先把好處擺在亮處大聲嚷嚷, 壞處暫時隱藏消音, 直到我們不得不面對天使臉上的魔鬼笑容。

特易購 TESCO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雪佛蘭  Chevron

(就用石油來解渴吧)

美國雪佛蘭石油公司,多年來在亞馬遜河探勘石油、傾倒龐大的有毒廢料,透過河流及地下水的擴散,將原本是世外桃源的天堂國度,變成了毒龍潭。當地原住民持續受到不明病痛折磨,離最近的醫院要八小時,族人陸陸續續被癌症帶走。

隨著河裡魚群消失,只能仰賴少數家禽為生。不斷出生的畸形兒,更是讓族群難以為繼。身為美國第二大的石油能源公司,始終不願對汙染負起任何責任。以美國國力的優勢,加上法律的善解,冗長的官司應該可以順利打到下個世紀。

無論地下黑金藏在地球那個角落,只要沒被發掘佔領,都能提供各大石油公司各顯神通,遊戲規則是趕在別人還沒榨乾之前趁早下手。反正被吸吮的土地最後註定要淪為爛攤子,因此肆無忌憚地掠奪,不到盡頭絕不可罷休。何況普世相信只要你有錢,法律、公理都比較容易站在你這一邊。我們羨慕富人,討厭窮人,原始、貧窮、落後原本就該接受懲罰,不是嗎?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德士古 TEXACO

自1972年開始,德士古石油公司便從厄瓜多爾的熱帶雨林中成功的汲出第一滴石油。爾後持續東鑽西挖佈下大範圍的輸油管線,一路穿越印地斯山脈直達海邊。德士古公司將叢林中的石油基地命名為「Lago  Agrio」意即「酸湖 」。如今看來酸湖這個名字用來形容當地辛酸的生活真是貼切,德士古石油公司留下的土地、河流、地下水污染,讓當地居民籠罩在癌症、腹痛、皮膚起泡、頭痛的死亡陰影中。這是部落史上族人的傷痛,第一次無法由巫師撫慰。

在資本主義體系鼓舞大家賺錢第一的價值觀裡,道德、環保、公益,都成了沈重無比的包袱。企業競爭無比殘酷,若不把獲利擺第一轉而關心他人,很快地就會落於人後,只能看著沒有道德包袱的人,踩著你的頭頂揚長高歌而去。一旦加入這種賽局,企業要存活壯大,除了拼命擴張利潤,還有選擇餘地嗎?因此高唱關心環保,捐點小錢做些慈善公益事業,已經是值得大書特書的高貴企業情操了,面對這樣的世界不玩行嗎?金錢囚錮了一切,無人,無人能獲得緩刑。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耐吉 Nike

(儘管去做吧!)

一個男人從鏡頭的遠方跑來,縱身一跳,慢動作呈現彈起、空中漫步、落地、沙土揚起,在這三十秒內聽到劉易士的聲音隨著腳步響起:「我生平第一次跳遠很好笑,只跳了九英呎,但我對自己說:『別放棄』。高中時我總是得第二名,當時我可以就此放棄跳遠,但我依然相信一個人不可以輕易放棄,一旦這信念成為你的信仰,你的成就將難以估量。」好美啊!真是振奮人心。

耐吉總能推出一支又一支動人心弦的廣告,展現品牌的戰鬥力、決心、成就、樂趣,和運動後的心靈飽足,推出 「just do it!」口號之後,更是完全迎合青少年衝動叛逆自我超越的雄心。如今青少年的神不在教堂寺廟裡,而在球場上奔馳;神不在古典經典裡而在螢幕轉播中。

品牌在我們的文化中創造了最鮮明的神祇,給了我們最強大的圖像,企業成功的造神運動,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消費狂潮。走在全球各處大城小鎮,隨處可見耐吉標誌聳立的祭壇。群眾淹沒在消費洪流中,被廣告催眠到早已沒剩多少判斷思考能力。這時如果問:要燒墾多少雨林,要闢多少牧場,要殺多少頭牛,要用多少皮革,才能滿足全球消費者購買新鞋的衝動?真的很不上道。

美國是否還信仰上帝,恐怕連美國人自已也說不清了。聖經十誡嚴禁人們崇拜偶像,拜資本主義賺錢有理之賜,美國已是全球偶像最大產出與輸出的國度,即便摩西在世,恐怕也不是喬丹的對手,更別說擊毀金牛了。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愛迪達  adidas

(誰在乎呢?) 

2008年6月巴西總統盧拉(Luiz Inacio Lula da Silva)表示:「雨林遭濫墾有八成可歸咎於蓄養牛隻」。巴西在過去廿年,有70萬平方公里已遭破壞,相當於每10秒鐘就破壞一個足球場面積。財報分析:「愛迪達在 2008年度第4季的營收,由原先24.2億歐元上升了6.2%至25.7億歐元,高於預估的24.7億歐元。」這些數字湊在一起,發現整個世界最不可忽視的角色,就是在大街小巷走來走去、在運動場上跑跳的消費者,他們根本等不及穿破一雙球鞋,只要新款式一報到,流行風一刮,立刻熱情擁抱再買一雙。幾十億人口喜新厭舊造就的非理性力量,正在一步一步地改變世界。


企業大多對生態環境關懷、提高工資、改善工作環境等等興趣缺缺,因為提高工資改善工作環境,只有工會關心,消費者根本不在乎。關懷生態環境只有環保人士偶爾叫囂,消費者聽了都煩。只有給我更新的款式、更新的功能、更漂亮的價格,其餘免談。

即便品牌的蓬勃壯大是建立在廉價勞工的背脊上,企業獲利來自環境生態的萬劫不復,消費者還是只管價錢,除了錢,其他都不重要。污染、暖化、洪水、飢荒,這些如果剛好電視正在播放,我會看一下,但只是表面的,無動於衷的,一切都會從眼前滑過去,對 ! 看世界就像看電視一般,下一分鐘早已忘記上一分鐘演什麼, 「 結果 」是什麼都無關緊要了。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Timberland

我以為世上最了解自己的腳要穿什麼鞋的人就是自己, 直到售鞋專櫃小姐一面幫我挑鞋一面說: 「 一雙鞋除了給你腳部帶來舒適安全之外, 也同時給你帶來自信、 身份認同、 和地位。 鞋子穿上身便彰顯了個人風采, 它把個人品味, 美感修為, 一覽無遺地呈現在眾人面前, 每雙鞋的款式質料都有它最適當穿著場合, 不同的活動有不同的鞋款, 不同的衣著也需配不同的鞋子, 穿著得體令人印象深刻, 反之亦然。 買到一雙好鞋也等於買到一個好心情, 每次穿你都會開心, 如果再加上名牌的加持, 那走路就像漫步在雲端, 足以讓你睥睨眾生。 今天我們公司的黃金紀念鞋款正在做特價, 你可以物超所值地擁有它, 買到等於賺到, 先生, 你穿幾號的?」

 

哇! 太優的專櫃小姐了, 她讓我見識到一雙鞋不僅要配合腳型, 它還要配合整個生活文化, 流行品味, 身分認同, 鞋子不只是包住了腳, 還包住了整個人, 甚至到後來還包住了全世界。 一雙鞋如果 能如此神通廣大, 那它一定也能包納更寬廣的生態正義, 讓製鞋過程不毀滅環境資源, 不將重金屬傾倒河川, 不讓有機溶劑污染地下水源, 不用血汗勞力, 不讓動物承受不人道養殖及屠宰: 如果消費者意識到購買是一種權力也是一種責任, 他想買的是對環境及生命較友善的產品, 那麼企業便會迎頭趕上, 正如 Nike與Timberland於2009年7月宣布不再使用來自亞馬遜雨林的皮革, adidas與Clarks隨後 跟進。 今天買到最有價值的不是鞋子, 而是經由專櫃小姐一番開示而來的瞥見 -『買東西,救地 球』。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克拉克 Clark

人一旦闖入一座百萬年來自給自足的生態樂園, 遲早會進行佔有、 剝削、 改造, 直到樂園完全由兩足動物主宰為止。 伊甸園交到人手裡, 很快就成了屠宰場。 在南美洲一望無際單調的牧場上已無法想像她五十年前原始雨林的風貌, 此地動植物的生物多樣性原本豐沛至極, 一組來自紐約植物園的人員, 曾於巴西巴伊亞州計算出一公頃的土地上面樹木多達452種。 在秘魯境內亞馬遜河流域的森林小徑上, 十公頃面積的土地裡有365種螞蟻, 有時同一棵樹上住著43種螞蟻。 這個數目剛好是整個英倫群島上已知所有螞蟻種類的總數。

 

生長著如此豐富的生物基因庫, 其中還是有個美中不足的地方, 那就是它不長錢。 這點對現代人來說「真糟!」。 現代智人已經進化成將萬事萬物化約為金錢數字, 將所有價值代換成經濟價值, 累計金錢是每個國家、 團體、 個人, 拼死拼活的原動力。 鈔票不分國界種族老幼真是人見人愛。 因此, 當人發現這些螞蟻變不了幾塊錢之後, 立刻判定沒什麼價值, 放把火燒掉它, 光是放牛吃草就能眼睜睜地看著鈔票從土裡一張一張冒出來。 這件事對每天要消耗成噸皮革的製鞋大廠來說, 更是大利多。 牛養越多便能取得越便宜的皮革原料, 只要能壓底原料成本便能創造企業更大利潤, 消費者也能買到更便宜的產品。 國家、 企業、 農民、 消費者, 大家都賺大家都贏, 棒吧! 輸的只是螞蟻。 

人類長期演化下來, 已經演變成盡量滿足自己, 汲汲於自身及少數親友的短期利益, 最多只關心眼前一 小塊地區一小群族人, 以及一兩個世代的發展。 如果要看到其他生物的利益, 全球長遠永續的營運, 或是世世代代子子孫孫的福祉, 那已超出多數人腦神經的運算能力, 要演化出關懷普世的新人種, 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希望地球撐得到那一天。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古奇 GUCCI

今天全球供應鏈的完備讓任何人想要脫離資本網路都很難。 像身上穿的衣服,原料可能產於埃及、 設計在西班牙、 紡織製造在中國。 開車出門, 汽油是來自奈及利亞、 輪胎出自法國、 鋼圈來自瑞典、 橡膠取自馬來西亞。 光一片餅乾的成份就可以繞遍地球一圈: 麵粉-澳洲、 香料-印尼、 砂糖-巴西、 葵花油-美國、 包裝紙-加拿大、 奶油-奧地利、 運輸用油-科威特、 製餅機器-日本。 一口餅乾的氣味早已串聯了全世界。

全球大小小的事務比神經網路更密切地集結在一起。 隨著流行潮流亦步亦趨的消費者, 卻不知道「皮包永遠少一個, 鞋子永遠少一雙』, 會造成遠在巴西的雨林一片片地被焚燒, 牛群一隻一隻地倒在自己的血泊中。 明星、 名人在螢幕上對大家諄諄告誡: 人要追求夢想、 努力實現自我、 滿足情感需求、 追求有品味的事物,此外還要照顧自己、 犒賞自己, 並經由購買展示奢侈品建立自尊心。

他們沒說的是: 樹葉將在火焰中哭泣 子孫將用憂傷的眼睛看著我們。

190x220 壓克力, 鋁板

230x195 壓克力, 鋁板

153x122 壓克力, 鋁板

244 x 122 壓克力, 鋁板

麥當勞 McDonald's

麥當勞幾乎等於歡樂。

無論獨享、 與朋友共餐, 或全家齊聚一堂, 都可以張口大咬, 無須盛裝結領正襟危坐, 空中飄浮著油脂的香味, 紅黃相間的色調鼓舞著歡樂的用餐時光, 只要踏入麥當勞, 煩惱就可暫時拋到門外。 服務迅速親切、 環境乾淨明亮, 成功地讓各種族、 各年齡層歡聚一起, 和平地進食沒有暴力仇恨, 只有享受。 很難找到其他企業能如此成功地將飲食與歡樂同時出售。 這正是麥當勞成功營建的品牌形象。

為了供應全球二十四小時吃個不停的人群, 以及維持股價上揚, 就像2000年日本麥當勞藤田會長在 《周刊郵報》 成功企業的寫真一文中所說的: 「我們採用『全球連鎖』的方式, 面向全世界進行原料採購, 我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收集到世界上牛肉、 洋蔥、 土豆等食品的價格資料, 然後從最便宜的地方進 口。」

巴西自1964年政變之後, 右傾軍人政府以補貼減稅的方式鼓勵西方企業燒墾雨林, 在沃土上經營牧場, 為全球連鎖餐飲集團生產大量廉價牛肉。 大片雨林變成黃豆田, 這些黃豆供應麥當勞上游的養雞場, 奇蹟般地將雨林變成麥克雞, 更別提炸著薯條雞塊所用的棕櫚油, 是來自砍伐東南亞的熱帶雨林。 如果要設一個「雨林殺手」的獎項, 麥當勞應該可以輕鬆拿下桂冠。

英國倫敦綠色和平組織指控麥當勞剝削員工(會嗎?應徵工讀生絡繹不絕), 危害顧客健康(願者上 鈎,我們又沒上街拉客), 向兒童灌輸錯誤消費意識(吃漢堡送玩具也不行喔?), 破壞生態(大部分 人都不知道, 不知道等於不存在), 殘殺動物笑話, 不然你那有肉吃), 創造垃圾文化(讓愛斯基摩 人、 雨林中的土著都吃漢堡, 不是很好嗎?) 這是麥當勞不想被看到的一面, 他已經很努力辯解了, 我們就別再糾纏。

別以為隱惡揚善、 背裡拿刀、 笑臉迎人是麥當勞的專利, 任何企業或個人只要把賺錢擺第一位, 就不得不笑裡藏刀(你以為錢是那麼好賺的喔), 至於消費者要的很簡單: 給我大塊一點的牛肉、 便宜一點的價格、 至於牛肉那裡來, 別提! 不要搞砸我用餐的歡樂時光。

金權盛世—熱帶雨林篇

根據2009年6月1日綠色和平組織的《屠殺亞馬遜》報告:為人熟識的國際大品牌,正以無形之手推動巴西養牛業迅速發展,加速毀滅亞馬遜雨林 ......巴西牧牛業造成了全球每年14%的森林消失。綠色和平成員深入亞馬遜雨林心臟,調查當地農場非法採伐、毀林、侵佔原住民家園,奴役工人,以及生產牛製品。採購這些牛製品的廠商不乏赫赫有名的大品牌,數有Adidas、Reebok、Timberland、Geox、Carrefour、Honda、Gucci、IKEA、Kraft、Clarks及Nike等等。

印尼環保獨立觀察組織棕櫚油觀察(Sawit Watch)表示:1800萬公頃的雨林已經被砍掉,種植棕櫚樹。環保人士呼籲,必須有更大的力量阻止種植公司在印尼砍伐雨林的不法行為,否則地球生態將更加惡化。報載:印尼廖內省的農民經常縱火焚燒森林,以開闢空地給種植公司種植經濟作物,而焚燒森林帶來的煙霧,在東南亞造成傷害,在過去13年中,讓飽受困擾的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鄰國抗議。印尼政府公布的數據稱,印尼種植棕櫚樹的面積達680萬公頃,僅佔印尼全國土地的5%,但根據非政府組織監測,實際上佔的面積高出官方統計更多。 2010年3月18日綠色和平最新調查報告指出:雀巢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飲料公司,每天銷售超過10億件產品。它也是重要的棕櫚油採購商,採購量更持續增長。在過去3年,雀巢的棕櫚油年使用量幾乎翻了一番,達到32萬噸。這些棕櫚油被用在包括巧克力KitKat的眾多產品中。而全球所生產的KitKat巧克力,每5分鐘就足以堆成一座埃菲爾鐵塔,可見影響有多嚴重。

熱帶雨林這把大火從二十世紀中葉迅速燃起,即便是在2012年的今天,依然餘烟裊裊,在地表蔓生的牧場和油棕園吞噬雨林的天空,在單調劃一的灰燼大地裏,我們撐起一座座名牌的祭壇。

-天宇2012

印尼熱帶雨林水彩寫生手稿